当前位置:首页 > NBA资讯

王朝领路人!三角进攻泰斗泰克斯-温特的传奇人生

NBA资讯      2019-02-16 06:40:42

人们早已对迈克尔乔丹、斯科特皮彭、科比,布莱恩特、沙奎尔奥尼尔以及菲尔.杰克逊的篮球事迹耳熟能详,他们是场上风光无限的明星或场边运筹帷幄的主帅。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做着贡献,成为两大王朝球队背后的基石,他就是泰克斯.温特,名闻遐迩三角进攻战术的创始人。

在2009年4月中风后,温特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这也让他不得不彻底放下篮球事业(患病之前担任湖人顾问)。那年湖人成功夺冠,但温特没有坐在杰克逊的身边,而是躺在病床上,严重的中风已经导致他半身瘫痪,语言和思维能力都受到了极大影响。“这是他60年来的第一 次失业。 ”温特的儿子克里斯说。医生们很担心,因为像他这样的年纪,中风患者是很难康复的。所以在2011年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时,当时已经89岁温特虽然能额颤巍巍地走上舞台,但已经无法亲自发表致辞。那也是温特在离世前最后一次被舆论广泛报道,此后他住在堪萨斯州东北部曼哈顿附近。中风后遗症让他的右臂不听使唤,脖子和肩膀部位都有神经性疼痛。七年过去后,当这位老人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已是因为离去。“因为温特教练的离世,今天是悲伤的一天,不只对于堪萨斯州立大学,对整个篮球世界都是如此。”堪萨斯州立大学体育总监吉恩.泰勒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表达了悼念之情。之后,很多教练和球员以及美国的各大媒体都随即发声,向这位篮球史上的伟大教练致敬。“我从温特教练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是比赛的先驱和最真诚的学生,他的三角进攻战术是成就我们公牛六夺总冠军的重大因素。他是一个从不懈怠的工作者,总是专注于细节和准备,他也是个伟大的老师。我很幸运能为他打球,并向他的家庭表示哀悼。”乔丹在一封邮件中这样写道。而科比则以“我的导师”来开篇,在社交媒体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来 缅怀温特:“在我们的第一一个赛季,每场比赛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总是和温特坐在一一起, 一起看比赛。是他教会了我如何从每一个细节中学习。他是篮球方面的天才。我会很想念他的。谢谢你,温特。没有你,我无法成为现在的自己。愿灵魂安息。”

就算温特教练很少走上台前,但他的传奇却被人铭记,堪萨斯州体育名人堂、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查克戴利终身成就奖、康普顿社区学院体育名人堂、大学篮球名人觉“这些荣誉是他无法被遗忘的理由。当然温特留给篮球世界最大的遗产还是三角进攻,但这个战术上一次被广泛报道时,还是因为“禅师”杰克逊在尼克斯的混乱之治。那是2014年,当杰克逊以球队主席的身份入主尼克斯后,三角进攻便是他力求推行的一项举措。但事与愿违,包括卡梅隆.安东尼在内的很多球员都对此嗤之以鼻。没错,时代的变迁造就了篮球战术的不断演变,如今的NBA强调跑轰和三分球,三角进攻已经被彻底扔进垃圾桶。事实上,它就像传说中的武林秘笈,虽然名头震天响,但真正理解并且能够推行这套体系的人和球队却寥寥无几。其实三角进攻并不只是传说,但坊间的确存在诸多误解。1922年2月25日,弗雷德.温特在得克萨斯州的威灵顿市附近出生,而在举家迁至加州之后,得州(Texas)的缩写“泰克斯”(Tex)成为了伴随他终生的昵称。在那个还未孕育出说唱文化的久远年代,日后的西岸说唱大本营康普顿,反倒见证了一位篮球名帅的诞生。

和大部分固定套路的战术不同,三角进攻体系对于球员位置感的要求极高,虽然看似自由,实则细节严谨,甚至对于参与人员之间的间距和站位都有很精密的要求。这也难怪三角进攻被温特拿到职业比赛中后,-开始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温特曾在1971到1973年担任火箭主帅,但只收获51胜78负(胜率还不到四成)的平庸战绩。直到1985年,他的人生才展开了最华美的章节。由于和公牛总经理杰里,克劳斯曾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共事,这支亟待崛起的中部球队为他提供了一份助理教练的职位。在最初的时候,不论主教练斯坦阿尔贝克、道格.科林斯,还是乔丹等球员,对温特的三角进攻都不怎么感冒。直到1989年,当杰克逊成为公牛主帅后,“禅师”终于让这一战术发扬光大。事实上,杰克逊直到1987年才真正接触到三角进攻,那时他接替刚刚辞职的范.伊曼成为公牛助理教练。他和温特一起指挥公牛在洛杉矶的季前赛,杰克逊负责换人,温特则专职于叫暂停以及制定战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杰克逊发现了三角进攻与他当年在尼克斯打球时所用战术的共同点,于是很自然地接受了温特的体系。“这是向菲尔介绍我的篮球哲学的一种方法。”温特表示,“我制定战术时,菲尔会在旁边看着。他说我的执教方式正是他所希望坚持的,而且和当年他所在的那支尼克斯非常类似。我很幸运,菲尔发现了三角进攻的优势,而且明白如何才能传授给球员。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早就离开这项运动了。

当杰克逊准备在公牛队内推行三角进攻时,最大的阻力正来自于来自于最大牌的球星乔丹。“飞人”曾开玩笑说,三角进攻等同于“去乔丹化”。此外,由于三角进攻更强调球员在低位的作用,公牛中锋比尔卡特莱特成为了中低位进攻的重心,所以乔丹还戏称三角进攻为“卡特莱特战术“温特花了 三四个月时间才让迈克尔(乔丹)、斯科特(皮彭)和霍勒斯(格兰特)真正相信三角进攻的威力。”当时同样效力公牛球员克莱格.霍吉斯说,“ 我知道队员们和教练组一定会产生分歧,但我也知道,我们一定能赢得总冠军。

在杰克逊担任公牛主帅的第一个 赛季,芝加哥人终于击败了一直挡在他们身前的活塞,拿到队史第一座总冠军奖杯。“三角进攻基于空间、球权移动、球员移动以及对防守的解读。”如今担任公牛副主席的约翰.帕克森对这一战术再熟悉不过,在他球员时代效力公牛期间,三角进攻令他三次随队问鼎INBA,“那是弓|领我们取”得成功的核心所在。“我仍记得,当执行落入基本的细节,他(温特)会变得严苛起来,即便对乔丹也是如此,他总是说乔丹的胸前传球不够精准。那就是他对于比赛的认知,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经验和经得起考验的惊人洞察力。”-想到乔 丹和温特在训练中的场景,帕克森仍有印象。站在场边的杰克逊也还记得这些,每当乔丹传球出现差错时,温特教练就会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谈及此事“禅师”付之一笑,”“乔丹说了,他清楚自己没有把球传好。在将三角进攻打造成联盟的至强武器,帮助公牛两次拿下三连冠后,温特的身影又随“禅师”来到洛杉矶。由于之前的成功,三角进攻在湖人的推行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尽管杰克逊一直抱怨球员时不时地会搅乱已经制定好的战术,但是三角进攻的威力在另一个三连冠中得到了完美展现。从2000年到2002年,除了杰克逊批评科比不够团结以及温特质疑奥尼尔的训练和职业态度外,球队内部并没有因为战术问题产生太大矛盾。

在温特进入名人堂后,科比曾讲过一个有关于他的一则故事。2001年,湖人在总决赛击败76人成功卫冕,所有球员都坐在一起开着玩笑。这时,温特走过来。他没有祝贺球员,而是很认真地对所有人说,他们的传球姿势都不正确。“他当时非常严肃。”科比说“我们所有人都笑了但他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笑,这就是泰克斯。代表三角进攻公牛和湖人的成功并不代表获得了广泛认同,很大原因就是这战术在其他球队没有成功的例子。科特:兰比斯跟随杰克逊多年,也是三角进攻的忠实信徒。所以,后来他在森林狼担任主教练时,也直推行这-战术。遗憾的是,三角进攻并没有在明尼苏达开花结果,而包括雄鹿、步行者、篮网在内的一些球队,也曾在一段时间把三角进攻引入球队进攻体系中,同样不成功。难怪一直有人讽 刺说,一支球队拥有历史最佳球员(乔丹)或者历史最佳组合(科比和奥尼尔),打什么战术都会取得成功。

这显然是种误解, 因为任何体系 都不排斥明星球员,而三角进攻却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所有球员的作用。只是当所有配合都失败时,最后才会安排明星球员完成-对-单打。前超音速和掘金主教练乔治,卡尔曾这样说:“‘三角进攻’必须花很长时间研究,大多数教练都没有这种耐心,不愿意下工夫把这套体系教授给球员。”在杰克逊执教湖人的时候,球队很少在赛季中期做交易,德里克.费舍尔曾道出如下原因:“没有训练营,刚来到球队的新人不太懂三角进攻,不如就不做交易了。”

温特也明白,并不是所有球员都能理解三角进攻,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别的体系中打过多年比赛的老兵,这也是他在2003年反对湖人签下卡尔马龙和加里.佩顿的重要原因。“我认为这是一一个错误,”温特说,“他们都是伟大的球员,但他们打球的习惯早已经固定了。”温特的担心不无道理,佩顿自始至终也没有、甚至不愿理解三角进攻。“手套”对三角进攻的怨气在2004年西部半决赛第一场后有了一一次集中爆发,当时35岁的佩顿被21岁的托尼.帕克爆得颜面全失。佩顿在赛后抱怨,是三角进攻限制了他的发挥。曾先后在公牛和湖人效力过的格兰特曾经说过,三角进攻简直耗光了他的所有脑细胞。即便这样,格兰特也不敢说他完全理解了三角进攻。“眼睛蛇”尚且如此,其他人恐怕也很难领悟三角进攻的精髓。所以那些推行三角进攻而没有成功的球队,或许更应该责怪的是,这个战术太难了。

无论在公牛还是湖人,温特的“抠门”都是出了名的。公牛球员大多传承了乔丹尖酸刻薄的语言风格,经常取笑温特把飞机上的三明治打包带回家。格兰特曾开玩笑说,温特把钱都埋到了自家的后花园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球员们不尊重温特,相反,他们将其视作父辈。温特的“抠门”来源于年少时的经历。他儿时经历过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10岁丧父,更让他从小学开始就为生活操劳。小时候,温特曾经每天都要收集附近面包房丢弃的纸盒,从而为全家换取过期的面包。他还曾经在集市上打野拳,为的就是得到一-些蔬菜和水果。捡拾废旧杂物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他的执教时期。比如,他经常收集球队所住酒店里球员们用过的洗发水瓶,他还要求练师们把球员们扔掉的球鞋盒都留给自己。而且每次出门为球队考察年轻球员时,温特宁可坐公交车,也不愿打车或者雇车。这样一一个在生活上极度节俭的人,对待篮球却从不吝啬,他总是乐意分享自己所有的篮球知识。前公牛助理教练约翰.巴赫曾和温特- .起辅佐杰克逊,他经常看到很多中学篮球教练等在酒店的前厅请教温特,此时温特也不会因为身份而无视对方,他们甚至在餐巾纸上写下各种备注,讨论上几个小时。

《乔丹规则》的作者,前公牛著名随队记者萨姆.史密斯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当年他想学习三角进攻时,曾经向温特要过一本他的专著。到手后翻开一看, 那是温特专门]送给自己母亲的那本。温特从不介意外界看待他的“抠门”,但他对名誉十分重视。温特-一直最渴望的荣誉就是入选篮球名人堂,虽然他在2011年达成夙愿,但此时他已经89岁了,而且是一-位中风患者。在此之前,温特每次进入名人堂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大多数时候,他连提名都没有通过,共有七次被名人堂拒之门外的经历。根据当时名人堂的规定,如果一个人连续五年都被考虑提名,但最终都没能入选的话,那么他在之后五年都无法得到提名,这也是为什么温特的名人堂之路走得如此漫长的原因。与温特最为亲密的杰克逊曾一直写信给名人堂表达自己的愤怒。在他眼里,温特无法进入名人堂的原因在于他的身份--助理教练。“如果他能在还可以说话、清醒的时候接受这个荣誉,我会更开心。而事实却是,温特中风了.....当温特还在为这项运动兢兢业业付出的时候,他就该入选。”杰克逊说。

这一天来得晚了些,但就像温特的儿子克里斯说的那样:“虽然迟了些,但总比没有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