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科比退役已3年之久,NBA联盟在这3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便就是进攻选择,中投变得越来越少,即使是快攻也会选择投3分,从16年科比退役到本赛季,NBA单赛季的三分出手数从675个增长到了960个。是好是坏咱先不评论,先带大家回顾一下科比在07至08赛季西部决赛为我们奉献的中投演出。
科比巅峰,退役,现在三个时间节点NBA单赛季三分出手数
“除了马刺球员,我最想执教的球员就是科比”----马刺主教练波波维奇。
科比和波波维奇
在那轮系列赛中,科比用个人实力彻底征服了波波维奇,在1比4被淘汰后,波波维奇面对媒体说了上述这句话。都知道波波维奇在面对巨星时有一项看家本领:放任球星单打,一对一单防,切断他和队友的联系。在07至08赛季的西决赛场上,波波维奇就延用了这条在前一年让幼詹痛苦不已的防守策略,可这是巅峰期的科比呢。
5场比赛,蒂姆邓肯场均22.4分17.4篮板一人顶湖人双高--大加索尔和奥多姆(加索尔场均13.2分9.6篮板;奥多姆场均12.8分9.6篮板),但科比这一点却让马刺分卫吃尽苦头,场均29.2分,命中率高达53.3%,真实命中率高达57.7%,同时5场比赛科比仅获得11记罚球,命中8记三分,如果不是G3湖人落后太多,科比为了追分强投3分(全场9中4)的话,这个数字会更小。也就是说这29.2分基本都是在中距离和禁区完成的。
科比07至08赛季西部决赛投篮区域图
从上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科比的得分分布图中远距离2分(16-23英尺)比篮下的占比还要高,这种被称为“最低效的进攻方式”被科比发挥到极致。也破解了波波维奇对巨星球队的限制,用一种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被活活投死了。
这个时期的科比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篮球的魅力,多变的终结方式,无视空间的进攻,可以在任何位置发起进攻,并完成终结。
科比中投
如今在这个三分时代,三分球成了每支球队的必备技能,但三分上限却不会太高,变化也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个中投时代。
为何说中投的上限高,变化多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拿火箭的进攻模式就可以看出一二,在火箭的体系中,中投的占比几乎为个位数,“魔球”的终极奥义就是将每一次出手效益最大化,篮下可以保证高命中率,三分可以获得更大的利。但回顾火箭的比赛,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进攻很容易被对手摸透,除非命中率极高,否则面对针对性防守时,火箭的进攻很容易陷入停滞。
哈登
而反观一个会中投,会急停跳投的球员来说,他能产生的影响就大的多,在中投的区域有多种选择,或突内线,或撤回三分线外,或者直接跳投,或者吊内线传球,或者分外线投篮。无论从防守的角度,还是进攻的角度,亦或是观赏的角度,这种进攻方式都是最佳的。
对于防守而言;这样的进攻防守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团队协防,更多的团队合作。对于进攻而言;这样的进攻方式会促使球员花大量的时间磨练技巧,可以有效的延长他们的职业生涯。对于观赏者而言;多变的进攻方式会让观众观感更佳,完美的团队协防的展现可以传递更佳的集体意识。因此,在我看来这样的进攻方式才是应该多出现在赛场上的,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出手效益最大化,生生的把篮球转变成一道算术题,这就失去了篮球本身的意义了吧!(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库里投三分
猛龙“出人意料”的进入了总决赛,虽然总决赛G1的卡哇伊表现并不好,但是他的牵制力肉眼可见,在经历了与雄鹿系列赛后,卡哇伊对于分球的时机,对队友的信任都比前面要好的多,除此以外,在他的比赛中,他的中投更是让球迷印象认可,因此他被球迷称为像科比,像乔丹的球员,从进攻风格上来讲,真的像,而这种风格就是无视距离的中投。没有刻意的追求某个点出手,而是全方位的攻击,本赛季伦纳德进攻区域中,近距离2分球占14.4%,中距离2分占18.8%,远距离2分球占14.9%。这份数据足以说明他的风格。
卡哇伊-莱昂纳德
最后如果大家还不是很理解这个占比含义的话,可以拿哈登的数据做一下比较,哈登本赛季近距离2分占16.6%,中距离2分占4.2%。远距离2分占1.8%。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本文想要阐明了唯一观点就是:怀念经典的中投年代,对比现在的进攻选择,认为可以做一项融合,而不是越投越远。
如同时尚的圈的轮回一样,事事万物都有轮回,或许下一个10年,中投会重新成为这个联盟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