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NBA资讯

篮球二:从姚明说起篮球项目体能和伤病

NBA资讯      2019-04-23 13:29:14

姚明,中国篮球史上最辉煌的运动员,他的职业成就这里就不多说了。本文尝试探讨下篮球训练和运动员体能及其伤情之前的一些关联,如有错误之处,也请读者及时指出。

姚明进入NBA之前的时期,国内专项体能训练还不成系统,仅有的一些专项技术之外的练习,那时统称为身体素质练习,据说篮球专注于力量练习中的深蹲,所以那时的国内CBA选手以细长为主,少数体格健壮的运动员或是其他项目改项或是个人遗传等原因,体型与训练的关系非常淡薄。即使是在现在,技战术训练也占据了国内篮球训练的绝对主导地位,所以NBA形体和能力的队员在国内选手身上很难看见,不过趋势是正在靠拢。其原因,不说也罢,大家各有各的见解。

篮球运动员最主要的伤病主要集中在躯干和下肢,这和项目有关,也和个人身体素质和场上位置有着密切关系。从姚明见诸报道的伤情中可以看出,作为右手持球者,左下肢的受伤次数和受伤原因极其吻合项目的特点,而右下肢和其他部位的伤情则较为被动,与项目和个人能力的关系较远。

从姚明2002年进入NBA前后的体重变化来看,抛开8个月内从132公斤激增到140公斤,以及体脂率的这些数字变化,就感官而言,其体型的厚重度有了质的飞跃,由此带来的攻击力和对抗力增长不言而喻。对于其在NBA的具体训练过程,媒体上鲜有报道,但就其场上的跑动能力观察,其有氧能力的增长也是明显的。

从事过训练的人都知道,运动员一旦出现躯体的器质性伤病,由于训练比赛周期的需要,尤其是运动强度的影响,彻底的治疗和后续康复几乎是个奢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的各项指标在青春期结束后,大部分和运动相关的指标均已达到或接近峰值,其生理结构相对已固定。在和运动联系密切的各种人体形态和功能研究中,聚焦在运动系统,骨骼功能和运动之间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测评指标,导致目前系统性的文献较为少见。

我们目前对骨骼的功能评价主要是骨密度,而骨的功能除了硬度外,其相对柔韧性也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运动员的各种研究中,骨密度的很多,而柔韧度的研究相对极少。根据研究数据,我国男性,在20~24岁达到了骨密度生理顶点。而作为骨骼附着物的肌肉组织,则生长幅度则较为宽松,持续的训练对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骨密度在肌肉的应力作用下,其随年龄增长的降低幅度会较为缓慢,但其下降趋势则不可逆转。对于骨骼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数据证明,骨骼围度、密度和柔韧度,都是其物理属性的重要特征。

因此,是不是可以推测,对于姚明而言,国内的训练模式,造成了骨生理结构的各项指标在青春期后基本固定,NBA这种新体能训练模式固然形成了肌肉围度和力量的增长,但对其骨骼的影响是否过犹不及,存在加大了其骨骼的应力负担的可能,则不得而知,尤其是在对运动员的骨骼研究极少见到骨围度的研究成果。运动员的任何伤病,都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问题,不是当前主流的部位和项目特点这种唯二论所能解释清楚的。

因为姚明成功的巨大影响,中国正有更多的孩子开始了篮球项目的训练之中,希望这些小家伙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