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过,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中国体育、中国篮球做出过自己贡献的老前辈们,当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新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迈入现代奥林匹克体育大家庭的一次盛会,是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市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距今35年。
可以说新中国体育人参加奥林匹克体育盛会的历史,正好是我们新中国历史的一半长。
之前我们回顾过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男篮比赛的历史,前情提要:
35年前第一次打奥运会时,中国男篮小伙子不认得乔丹,只记得尤因
中国男篮最终2胜5负,在所有12支球队中位列第十的战绩并不算令人满意,但毕竟打开了中国篮球与世界篮球交流的大门。
其中就包括与美国男篮正面交手的机会,最终中国男篮49:97惨败。
虽然彼时美国篮协还没有派出NBA现役球员参加奥运篮球比赛,但队中已经有了美国大学生篮球的几位翘楚——迈克尔·乔丹、帕特里克·尤因、克里斯·穆林和萨姆·帕金斯。
美国主流体育媒体《体育画报》报道美国男篮征战洛杉矶奥运会的场景。
其中除了帕金斯,其他3人都入选了美国男篮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梦之队”阵容,而且都已经入选了篮球名人堂。
其实1984年的奥运男篮比赛,并不是中国男篮与世界男篮交往的全部。比赛之后,大开眼界的中国男篮小伙子,在洛杉矶打完了7场收获颇丰的比赛之后,还得到了美国政商、体育各界亲切而友好的关照。
1984年以前,中国男篮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在亚洲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并不为外界所知,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仿佛不是比赛,而是没日没夜的闷头苦练。
当年的男篮主力球员张斌说:“当时的联赛是赛会制,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十几天就打完了,联赛完了以后就回国家队,所以集训的时间特别长,跟现在不一样,比较枯燥。那会儿我们整天就盼着出去访问,回来带几个大件(家用电器)”
洛杉矶奥运会,给他们走出国门的机会。
1984年奥运男篮比赛中,中国队12号王立彬防守美方球员。
刚到美国,看到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小伙子们心里受到极大震撼:“这跟我们以前想都不一样,人家资本主义也不是水深火热啊!”
奥运村位于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内,中国男篮就住在一栋学生公寓。环境优美,但条件并不理想,三人挤一间房,上下铺,剩下那个睡沙发。没有独立卫生间,每个楼层只有一个公共厕所。
奥运村里餐厅很多,但没有一家有中餐,队员大都带了方便面和香肠。从房间出去,到餐厅吃饭,至少要过三道安检,可队员们已经很满足了。
“能够参加奥运会,这种荣誉不是随便什么东西可以换来的,”张斌说。听话的中国队员们,都过着自律而有序的生活,即使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也呆在房间里睡觉。
1984年,是中国篮球融入世界的一个契机。
前苏联代表团缺席,反而给中国代表团一个让世界熟悉自己的机会。
出于当时的政治气候考虑,前苏联并没有派出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而中国的横空出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当五星红旗从主体育场飘过时,人们都用好奇的眼光,不断地打量着他们。这也给了中国队很大压力。场外的高度关注,并不影响人们对这支球队的看法,奥运会之前,中国队甚至找不到像样的热身对手。
当奥运会缓缓落下帷幕,世界对中国篮球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东道主美国,各界人士都展示了特别热情友好的态度。
从1984年开始,中美两国篮球交往开始频繁,这一年光中国男篮就去了三趟美国。
当时刚上任不久的大卫·斯特恩为中美篮球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1985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牵头签署了一份协议,其中就涵盖了美国篮球界帮助中国男篮训练、提高的计划。
张斌回忆说:“我们先去了纽约,美方在世贸大厦请我们吃饭,(时任NBA联盟主席)大卫·斯特恩也来了一趟。后来又去了费城、洛杉矶、凤凰城,到哪都是住五星级酒店,非常受欢迎,还跟美国球员打了几场热身赛,完了以后互换球衣和T恤。”
1984年的《篮球》杂志记录中国男篮赴欧美训练、比赛、访问的照片。
中国队在美国一共呆了35天,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拨出一笔专款,共计30万美元。
中国男篮的路越走越多,此后还去了西德、法国等地,在当地训练和学习。中国男篮的眼界也跟着宽了,不再停留在封闭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