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后赛首轮首回合8场比赛,凯文-杜兰特、帕特里克-贝弗利和德拉蒙德3人被驱逐。夸张的是,这已经追平了上赛季整个季后赛被驱逐球员数总额。
季后赛大幕刚拉开,驱逐率就如此之高,这必然会影响到季后赛的精彩程度。从球员到教练到裁判,各自的怒火都在燃烧,这口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杜兰特对裁判颇有不满
球员,你是在发泄怒火吗?
某种程度上,季后赛刚开打火气就如此旺盛早就有迹可循,这种火气可以说是常规赛的延续。
常规赛末段,驱逐现象就已经非常严重。4月初,在掘金主场90-95输给奇才一战,掘金惨遭逆转。那场比赛约基奇因为情绪失控喷裁判发泄怒火连续吃到技术犯规被驱逐。几天后,在掘金同马刺一战,被驱逐的成了马刺主帅波波维奇。开场仅仅打了63秒,波波维奇就因为不满吹罚喷裁判,连吃2个技术犯规被驱逐。
包括季后赛首场被驱逐的杜兰特,他在4月3日同掘金的关键之战也因为情绪失控被驱逐,当时他不满裁判吹罚,一直对着裁判喋喋不休,裁判给了杜兰特技术犯规。杜兰特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生气,对着裁判大爆粗口,裁判哪能忍,直接给了杜兰特第2次技术犯规将他驱逐离场。
有些球员倒是没被驱逐,可在场上也是表现的怒火旺盛。比如4月10日火箭跟雷霆一战,保罗-乔治单打P.J.塔克,球被破坏,两人倒地争抢地板球时爆发冲突。而两人冲突的导火索实际上在前一个回合,裁判出现了一次争议漏判,这令乔治很不爽,并在随后一个回合爆发。
导致球员、教练频繁情绪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绩和排名压力首当其冲。像约基奇、杜兰特,他们各自的球队当时都在争西部头名,压力很大,一次关键的判罚就可能左右局势,这使得他们对争议判罚的不满进一步放大。像波波维奇、乔治,一方面他们各自球队的战绩都没达到预期,本赛季表现极为不稳定。另一方面,他们各自的球队都还在为排名而战,争议吹罚同样可能左右局势,面对争议判罚,他们自然是不能忍。
季后赛首轮首回合,杜兰特、贝弗利和德拉蒙德被驱逐,他们三人被驱逐的原因不同。贝弗利可以理解,他承担了主防杜兰特的任务,考虑到双方身高对比悬殊,贝弗利只能用一些盘外招,他的垃圾话、小动作不断挑衅杜兰特,这些裁判都看在眼里。而杜兰特显然上钩,中了贝弗利的计,当他情绪爆发,等待他的自然是技术犯规。
至于德拉蒙德,布雷克-格里芬无法出战,活塞惨遭雄鹿蹂躏,眼看球队好不容易杀入季后赛却打得如此狼狈,德拉蒙德情绪失控,在防守阿德托昆博时直接用非篮球动作将阿德托昆博推倒在地。裁判看过录像回放后直接判罚二级恶意犯规,将德拉蒙德驱逐离场。
在火箭同爵士一战,克劳德与法瑞德也出现摩擦,在球队落后时克劳德有些不够理智,在被犯规后报复性绊倒法瑞德,险些引发冲突。
这些恐怕还只是个开始,勇士和快船的系列赛还在继续,杜兰特与贝弗利的恩怨并未了结,两人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冲突。包括暴脾气的德雷蒙德-格林、季后赛首秀表现不佳还6犯离场憋了一口气的德马库斯-考辛斯,若是快船再用点盘外招,难保两人不中招。像被马刺重点照顾的约基奇、波波维奇、乔尔-恩比德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点燃爆炸。说不定,今年季后赛被驱逐人员总数可能会创个什么纪录。
约基奇也经常对裁判表示不满
裁判,你为啥脾气那么大?
在杜兰特与贝弗利那次冲突中,裁判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很有趣,尤其是第四节结束前4分43秒两人第二次冲突时,事实上两人之间没什么大的肢体接触,也没太激烈的反应,但裁判一副“老子忍无可忍”的架势,直接给了两人第2次技术犯规,还用很夸张的肢体动作做着“赶紧离场”的手势。
杜兰特的微笑跟裁判如临大敌的紧张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杜兰特与贝弗利虽然有一些口角,但两人并没有太过激的附加动作。像两人第一次领到技术犯规时,杜兰特被犯规后落地时还有个要保护贝弗利的动作,只是将球场当战场连亲妈都不认的贝弗利不买账,两人随后喷了几句垃圾话而已。杜兰特整个过程中带着微笑,但裁判仍给了双方技术犯规。
而之后那次冲突,杜兰特防守动作并不大,贝弗利倒地后起身也只是跟杜兰特面对面喷了几句垃圾话。只是,裁判或许是认为两人屡屡纠缠冲突可能会升级,为了掌控比赛,避免事态恶化,裁判采取了最激烈的方式,将两人驱逐出场。
包括德拉蒙德对阿德托昆博的犯规,是故意的恶意犯规没错,但达到二级的标准了吗?格里芬就认为:“我觉得德拉蒙德的动作的确是恶意犯规,但构不成二级恶意犯规。”裁判或许担心的是德拉蒙德还会因为球队大比分落后恼羞成怒有更恶劣的动作,所以直接将他驱逐离场。
裁判如此敏感,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零容忍制度下裁判必须得对球员的一些不理智动作做出反应。另一方面,裁判也是为了保护比赛,提前做出反应,避免出现恶劣事件。多数时间裁判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如今的现状令裁判很难得到球员信任,当他们动用权力维护权威,反而会激化矛盾,一旦球员做出过激反应,裁判的怒火也会被点燃,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之前NBA升级了回放系统,回放镜头从目前的75-80增加到250个,裁判的每一次争议判罚都会被放到显微镜下。赛后,联盟还有最后2分钟判罚报告,种种举措令裁判遭到的审视远超过去。像之前,NCAA锦标赛半决赛和决赛,裁判几次对最终冠军弗吉尼亚有利的吹罚就反复被拿出来讨论,奥本大学球员甚至认为NCAA需要一些新裁判了。这种矛盾与对立,不止存在于NBA。
杜兰特与贝弗利在比赛中纠缠
联盟&裁判&球迷&球员,一起努力
球员与裁判本身应该是合作的关系,但很多时候因为对判罚认知的不同,双方成了对立关系。再加上如今社交媒体盛行,媒体、球迷对裁判争议判罚的讨论、指责越来越多,球员与裁判之间的对立关系更加明显。
这种现状自然得改变,为了提升裁判执法质量,缓解球员与裁判之间的对立关系,联盟一直在想办法,2017年,联盟推出了多项新政,来提升执法。NBA设立了一个执法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前NBA教练道格-柯林斯、美国新任篮协主席马丁-邓普西将军、前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前资深裁判斯蒂夫-贾维、TNT评论员肯尼-史密斯等,协助联盟进行执法工作。
从2017-18赛季开始,联盟开始增加裁判数量。同时,NBA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对裁判进行培训,其中包括虚拟现实技术。联盟对裁判解决冲突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此外,他们还密切关注球场上裁判和教练以及球员的互动,确保裁判的行为符合联盟礼仪标准。目前联盟发布的裁判报告仍是比赛最后2分钟报告,但未来将实现48分钟裁判报告。
去年全明星赛期间,联盟召开了球员、裁判会议,让双方直接对话,缓解矛盾,让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
化解矛盾只靠联盟努力是不够的,作为比赛的参与者,球员得学会如何跟裁判沟通,他们跟球迷一样得学会宽容。在很多采访中,球员、教练都表示,裁判也是人,也会有错漏判,也会有看不到的地方,他们能理解裁判,包括杜兰特、科尔也都说过类似的话。只是真到了场上,他们却都有过喷裁判被驱逐的情况发生。球迷在遇到争议判罚时,满场的“裁判垃圾”呼喊、嘘声可谓基本操作。若是球员和球迷都能宽容对待裁判,现状会改善很多。
只是,很多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节奏飞快的比赛,再有经验、能力再强的裁判也会有错漏判的时刻。在肾上腺素分泌的时刻,球员、球迷想保持冷静也很难。矛盾很难彻底消除,但若是多方共同努力能尽可能缓解矛盾,那这对于联盟而言绝对是好事。
欢迎大家关注喔!一起看篮球!讨论篮球!下回也会从关注者当中抽取几个奖励!
来源:腾讯体验(从一打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