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19年男篮世界杯将在中国举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男篮是天眷的一支球队,不仅在家门口比赛有天然优势,而且在分组抽签仪式上,中国男篮分别与波兰、委内瑞拉、科特迪瓦分到一组,可以算得上是上上之选,也是中国男篮冲击世界杯最好成绩最佳的时机了,然而事事并非绝对,对于其他三支队伍来说,他们抽到种子队伍中国男篮又何尝不是上上签,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男篮还没有理由去挥霍,机会永远属于努力的人,能够遇到幸运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诚然,CBA联赛季后赛仍在进行中,但是按耐不住寂寞的人们已经在为男篮世界杯的人选问题讨论的如火如荼。甚至在一些体育节目中也把其当做最大的噱头来大事宣扬,这是世界杯的魅力,但是对于如何选人我们仍需冷静看待。也许今年世界杯的集训名单或让人大跌眼镜也说不准呢。至于杨毅在节目中选出的12人名单引来了大的反响,褒贬不一,在他的选人中并没有出现常规赛MVP的王哲林的名字是人们对他质疑最大的地方,而选择陈林坚又是对他最大支持的地方。
实际上,看了王猛、霍楠与杨毅的选人之后,突出点只有2个词,那就是平衡与制约。在许多人不解杨毅的选人后,我认为他不只是单纯的用自己的看法来选人,更重要的他是以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来表达对这次男篮世界杯选人的看法,这也是多年来中国男篮在用人方面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保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谁都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所要承担的风险让许多人胆战心惊。近2年来,中国男篮分成红蓝两支球队,已经初步的打破了常规选人的方式,让更多的球员参与进来,从而发掘出更出色的球员,思想是好的,但是在最终的决断上仍需要有人为全面改革推波助澜。
在我看来,中国男篮在选人方面仍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是历史使然,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不是用来培养新人的没错,但是至少它应该学会去包容,去理解,没有大的格局怎么有腾飞的发展,联赛中表现出色的球员比比皆是,只是他们的国际大赛的经验确实不够,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一个把其挡在门外的理由。就像是我们都知道国家队新人吴前、赵睿、刘志轩等人有能力,但是像陈林坚、吴冠希一样在联赛中有出色表现的球员为何会被排斥,敝扫自珍可悲有可叹。诚然,中国男篮在进步,但是气魄与胆量还是有些小了,格局决定一切,努力吧。
韩德君一个在CBA联赛中证明过自己的球员,甚至想要跟辽篮掰手腕的球队不得不对韩德君进行有针对性的布防,如此大杀器在中国男篮眼中仍不完美,用近乎苛刻的眼光对待韩德君,一些莫须有的理由一大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德君不适合国际大赛?没打过怎知不适合,对强队没有优势,试问中国男篮谁有优势,移动太慢防不出来,你怎么知道对方全是投射中中锋。诚然,韩德君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的优势同样明显。然而事实上,韩德君能够打世界杯的概率很低,呼声高难改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