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更需看场外
郝洪山
一直以来,甚至是在这么多个CBA赛季以来,我们在观看比赛时,尤其是在观看自己的球队比赛时,似乎已经习惯了一种盯在球场、盯住球队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思维与判断。随着一支球队的成绩好坏起伏,对球场上下的从教练到外援和队员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股子一股子”的时而赞誉有加,时而批评责怪。尤其是我们CBA的教练与外援,更是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而且,在赛季里像走马灯一样地换教练和换外援,也成了我们CBA的另一道风景。
然而,在我看来,CBA的这种现象对我们的教练和外援有的时候还是不太公允和公平的。因为,就如“传说的并不一定是虚”一样,“眼见的也不一定是实”。尤其是在我们眼下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CBA赛场上,若要想辩明看清球场上的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是搞清楚我们的球队为什么如此这般,你都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都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就以教练为例,虽然现在的教练待遇是提高了,但他的权力却是大大地下降了。如果说,以前的教练在球队中可以说是一个号令三军听命的元帅,而如今在我们的CBA队伍他可能只能算是一个组织者和执行官。现如今教练在球队里的话语权、指挥权和决定权都已是与当年的教练不可同日而语了。甚至在有的CBA球队中,从引进外援到阵容配备,从球队管理到战术打法,教练也都可能还是需要服从安排和听命于人的。即便是如此,稍有不慎或是一场比赛、几场比赛的失利,教练还会饱受诟病和背上骂名,甚至是被走马换将。试想一下,当我们的队员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周期,当我们的教练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又怎么能够谈得上一支球队的攻防体系组建和战术打法的形成呢?!而且频繁更换的教练,也经常都是在一种“人生地不熟”的处境中指挥作战,又怎么能够做到“英明果断”和“用兵如神”呢?! 另外,我们反思自己在这么多个赛季的外援引进上,也是不是还依然存在着“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和那种“只是凭着来头和名头一定终身”的盲目呢? 按说,外援的引进一定是要从队伍的实际出发、从队伍的人员配制和战术打法需要而“缺啥补啥”的。再则说来,任何一支球队通过这么多个赛季的一路走来,也应该是在“选才”和“用才”的“准确率”和“稳定性”上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好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仍然是一如既往地“选着看,用着换”以至于“越换越乱、越乱越换”。其实,一支球队的最终成功和强大,不可能是依靠一味的“换”和频繁的“变”而取得的。任何一支球队在一定条件之下,也绝对会是“团结才有创造性,稳定就是战术力”的。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告诫后辈的至理名言。然而,在我看来,现在这个至理名言依然对我们当下的CBA现状是适应和实用的。现在一支球队如果想要赛场上拿到好成绩,仅靠球队在篮球场上表现出来那一些玩意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在我们CBA“玩”篮球,讲究的是一个“全能表现”和“综合实力”。而这其中最最重要和最最根本的,就是无论任何一个俱乐部都必须首先要具备有自己的职业运作,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梯队培养和企业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些所必须具综合素质和综合实力,即便是使再大的劲、花再多的钱和请再好的教练与签再优秀的外援和队员,也可能是做不到和实现不了一支球队在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