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体育 > 中国篮球

男篮青训人才被挖,这种乱象不除,中国篮球没有未来!

中国篮球      2019-02-27 15:00:30

2月25日,山东体育局篮管中心副主任张海忠气愤地对记者说:“有些球队前期没有任何投入,偷偷来我们这挖人,动辄就给我们的小球员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签字费,我们辛苦培养的人,却被一些财大气粗地球队挖走,他们自己不静下心来高青训,反而全国各地挖人,扰乱市场,影响非常坏,我们不怕人才交流,但是他们要通过正常渠道进行,不能私下运作。”

张海忠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篮球圈的一个怪现象,搞青训的多是当地的体育局篮管中心,但是职业俱乐部需要小球员的时候,又得从这些小球员里找,为了得到好苗子,职业俱乐部会砸钱,假如职业俱乐部通过篮管中心,那就麻烦得多,但假如直接接触小球员,只要价格合适,这些小球员一般都无法拒绝。张兆旭是土生土长的山东烟台人,2004年加盟山东男篮青年队,2005年,在全国青年联赛中张兆旭脱颖而出,当时的他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但当时的他每月仅有200元的工资,这样的待遇是留不住人的,张兆旭最终离开了山东。虽然不是辽宁人,但周琦9岁时便进入了辽宁省阜新篮球学校进行训练,可以说是辽宁青训体系的人,但是,2014年,周琦最终与新疆队完成了签约,周琦为何离开培养自己的地方,据说是因为未按照承诺给他在辽宁买房子。

球员离开自己成长的地方,原因有很多,职业俱乐部在拥有巨大财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财力吸引球员加盟,这样的事情在国内的篮球圈屡见不鲜,情况的混乱程度甚至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严重!2017年,山东男篮青年队整体被卖给了安徽文一俱乐部,引来一片哗然,现在,从张海忠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当初的决定了,作为培养年轻球员的体育局篮管中心,他们出钱、出力搞青训,最终却被职业俱乐部挖角,从而导致他们一无所获,与其这样被动,不如我自己去找买家,至少还能收回一些成本。

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搞青训的没钱赚,青训的小球员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训练后也极度渴望被认可,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况,但是搞青训的人和这些小球员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和约束,这就导致被一些职业俱乐部钻了空子,那么,职业俱乐部为何不能静下心来搞青训呢,因为青训的系统复杂,周期很长,而且投入大收益小,本来在国内运营职业篮球就不赚钱,谁还想去分心搞青训呢?

大力发展校园篮球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校园篮球的发展非常缓慢,其实,国内的足球也在往校园足球方面靠拢,但是他们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不过,小编认为,体育回归校园是正确的做法,借鉴日本的校园足球经验,就证明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而且效果不错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用更先进的模式逐步发展成并存甚至取代原来的模式,这种情况下,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篮协任重而道远啊!

相关阅读